Hiphop 與看電影

看電影心態的改變

在年紀比較小的時候,我對於某類型的電影看不下去,例如香港三級片情色電影、文藝片、血腥片、紀錄片,也包含純粹的爽片(例如刺客聯盟),或者黑色幽默的喜劇片(如 Shawn of the Dead),在高中時代以前都覺得滿無聊,總覺得同樣的時間,我可以去看那些有著更好的劇本,更發生省思或更放鬆的喜劇片。

而隨著年歲增長,在不同媒體上看過更多優秀的作品之後,除了心態上有包容性外,也由於工作性質的關係,知道了不同的創作者會因為不同的理念、理由,他們手邊的工具,以及生活經歷環境等,創作不一樣的作品與題材。他們不見得會製作出有深度的角色,不見得要在作品中給觀眾一個省思,也不見得要埋許多彩蛋給觀眾,他們可能是因為某些更純粹的理由,來創作眼前的這個作品,而不是一定要有著能夠曉以大義的劇本,或是有著高超完美的演員運鏡剪輯,才能生出一部電影。

當然電影拍得好不好,口碑如何,或是一些基本功力好壞都是另外討論,雖然還是會有我的喜好,以及更偏愛的作品類型,但現在的我不會純粹的因為一部電影可能過分裸露、血腥,就去拒絕,或否定他們的存在

Hiphop 音樂也是一樣的

這種觀點的轉變不僅發生在電影上,對於音樂,尤其是從高中時代開始聽的 Hiphop 音樂也是一樣的。最近 8+9 教科書 以及 禁藥王 的 Beef 讓整個台灣 Hiphop 熱起來,而這次除了兩人甚至整個Hiphop圈的牛肉味外,也因為 Diss track 中所使用到的厭女字眼,各處的討論開始對於 Hiphop 中字詞使用的討論,尤其是 thread 上。

其中以壞特的發文,我想最能代表對於 Hiphop 中呈現的暴力面向,感到不舒服的代表,在討論中也不乏來回著對於「Hiphop 不是只有這樣帶有髒字」「有些 Rap 不需要用髒字就能做出好作品」「你不懂嘻哈的精神與面向」等討論,而滿多也開始發散,如討論厭女文化、社會結構等…

最早開始聽 Hiphop 時,也對於髒話很反感,當時認為要像是收斂水或是 Used to love Her那樣「言之有物」,或是有厲害的技巧與韻腳,才是真正入耳、值得聽的 Hiphop。對大屌歌或充滿髒話的嗤之以鼻,認爲那是不入流的、不值得聽的歌曲。

同樣的觀念到現在也改變了,當接觸的作品越多,對於 Hiphop 文化的了解有加深,從我的觀點來看, Hiphop 確實是有著 Pease, Love, Unity, Having Fun 這些文化底蘊,但以 Hiphop 作品來說,他也是可以有不同美學面向的成分在裡面,例如最有名的 Stan 內有暴力、酗酒、自殺問題,歌詞可能有冒犯、有對族群的攻擊性,有他們想要表達的思想,而這思想有可能是非主流、政治不正確、或者根本就是不正確的,例如批判西方資本主義的 你所謂的自由民主,熱狗與瘦子對於反反廢死的 就讓子彈飛。或者換種講法,Hiphop 的易取得性讓他能更快地成為所有人的工具,而不是每個人的人生、經歷都與我相似,當我們有較好的學經歷,用 ‘學院派’ 標準,來批評那些從街頭、+9、夜店派對文化中創作出來的音樂時,其實與他們揶揄咬文嚼字及音樂性是同樣的事。

Hiphop 是個多面向的音樂,而且是一個很好的媒介與工具,每個人都能用其表達,我們可以不喜歡某種風格、不喜歡題材、不喜歡歌詞的意境、甚至不喜歡某個歌手,可以去抵制、批評他,但我想不能否認他的存在,如同我們會理解其他藝術媒介的「暴力美學」,但對於 Hiphop 中那直接的衝擊精神,卻加以否認認為這「不是 Hiphop」,或是取消這些歌手或作品。尤其這次的事件中,禁藥王出了一首 Diss track,使用了他擅長的工具元素,他勢必冒犯、勢必是在攻擊某個族群。

這次事件也讓我很愛在 thread 上逛逛不同人的想法,看別人筆戰,我自己整理後的想法如下:

Hiphop 歌曲是社會的縮影再放大的結果 我們不喜歡與排斥的風格與用字,是真實存在這個社會 那些創作人在他們的生活中創造這樣的作品 或許有優劣、有高低之分,你可以去批評或排斥 但他們存在,這樣的作品不是改變這些人就會消失的 因為他是這個社會的一部分,是 Hiphop 文化的一個表現

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